南宫体育新闻

南宫体育金融监管总局:稳妥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 目前绝大部分贷款已调整到位

2023-10-2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10月2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举行2023年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数据信息新闻发布会。金融监管总局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工作相关负责人刘志清在会上表示,金融监管总局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会同相关部门优化房地产政策,合理优化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要求,明确将“认房不认贷”纳入“一城一策”工具箱,更好地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同时,稳妥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目前绝大部分贷款已调整到位,有效缓解居民房贷支出压力。

  国际合作与外资机构监管工作相关负责人卢巍表示,目前,总体来看,在华外资银行保险机构经营状况良好。但也注意到部分外资银行近年来对在华机构和业务进行了一定调整,主要是过去三年疫情和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加背景下,外资银行总行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和战略调整做出的商业选择。上述调整具有特定时空背景,不具备长期性和趋势性特征。同时我们也看到较多外资金融机构在不断加大相关投入。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2023年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数据信息新闻发布会如约举行,欢迎大家的到来。在本次发布会正式开始之前,我想占用大家几分钟的时间,简要介绍一下金融监管总局成立以来的新闻宣传工作。金融监管总局揭牌5个月以来,各位媒体朋友在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局领导出席上海陆家嘴论坛、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金融支持防汛救灾、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月、普惠金融十周年、支持共建“一带一路”等宣传活动中都给予了我们大力的支持,为总局的新形象增光添彩。我们在三季度还组织了2次外出集中调研采访,10余家全国级媒体记者深入到浙江、安徽六个地市,基层一线,走田间、进工厂、访百姓,采写了一系列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服务乡村振兴的精彩报道。上述宣传得到李云泽局长和其他总局领导的高度赞扬。在此,我代表总局办公厅对各位记者朋友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年底前,金融监管工作的发展改革任务十分繁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也处于“爬坡过坎”的阶段,总局将陆续推出一系列的监管政策和工作措施,希望在座的媒体能够继续做好宣传和解读、报道。近期,北京金融街论坛等重要活动即将拉开帷幕,在这个论坛上有关总局方面的报道点很多。年底之前,总局还将继续组织一些媒体采访活动,希望大家踊跃参加。

  现在我们转入正题,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本次发布会的7位发布人,他们分别是: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工作相关负责人刘志清先生;普惠金融工作相关负责人冯燕女士;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相关负责人赵越先生;政策性银行监管工作相关负责人韩冰女士;国际合作与外资机构监管工作相关负责人卢巍先生;人身保险监管工作相关负责人刘昇先生。下面,我们请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工作相关负责人刘志清先生为大家介绍前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运行的基本情况。

  各位媒体朋友,今年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三季度末,银行保险机构经营和监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增强,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银行保险主要业务保持平稳增长。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409.8万亿元,同比增长9.5%。保险公司总资产29.6万亿元,同比增长10.8%。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7.2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新增19.75万亿元,同比多增1.58万亿元。银行保险新增债券投资9.6万亿元。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赔款与给付支出1.4万亿元,同比增长20.1%。车险、农险、健康险风险保障金额同比分别增长27.9%、11.9%、7.1%。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服务不断加强。一是信贷投放保持合理充裕。前三季度,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新增4.8万亿元,同比多增9754亿元。民营企业贷款新增6.7万亿元,同比多增6836亿元。二是服务方式持续优化。三季度末,企业类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7%,企业类信用贷款同比增长21.8%,循环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3%,均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47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32个百分点。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力度不断加大。银行业保险业持续加大对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支持,加大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支持力度。三季度末高技术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22.5%。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同比增长22.8%。积极支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融资余额增速超过30%。持续加强改善民生和社会保障领域金融支持力度。合理满足刚性群体信贷需求,个人住房贷款中92.5%用于支持购买首套房。住房租赁贷款同比增长77.7%。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持续增长。积极支持就业创业,创业担保贷款同比增长10.2%。引导信贷资金持续投入教育、医疗等社会领域,教育行业贷款同比增长16.9%,助学贷款同比增长24.1%,卫生和社会工作贷款同比增长12%。机动车辆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6335亿元,提供风险保障611万亿元;农业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292亿元,提供风险保障4.1万亿元。主要风险监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初步统计,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832亿元。不良贷款率1.65%。商业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为87.5%,保持在较低水平。银行保险机构的流动性总体保持平稳,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143.5%。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持续增长。风险抵御能力整体充足。初步统计,三季度末,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9万亿元,按照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1.6%。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增加5632亿元,拨备覆盖率为207.9%,持续保持较高水平。目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4.66%,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88%,保持在合理区间。下阶段,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着力抓好重点任务落实,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助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谢谢。主持人:

  刚刚召开了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今年恰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请简要介绍一下银行业保险业在支持“一带一路”共建方面重点做了哪些工作?

  谢谢您的提问。今年恰逢习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资金融通作为五通之一,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重要融资保障和多元化金融服务。近年来,金融监管总局坚决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指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发挥资金融通作用,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一是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持续优化布局,打造“一带一路”金融服务网络。支持中资银行保险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不断优化海外网络布局,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险保障。截至2023年9月末,13家中资银行在50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了145家一级机构,6家中资保险机构在8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了15家境外分支机构。同时,进一步落实金融业对外开放举措,支持符合条件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银行保险机构来华设立机构和开展业务,促进协同发展。截至2023年9月末,外资银行在华共设立了41家外资法人银行、117家外国及港澳台银行分行和131家代表处,境外保险机构在华共设立了67家外资保险机构和73家代表处。

  二是鼓励银行保险机构立足自身职能定位,做好对共建“一带一路”的金融支持。主要包括:稳健支持项目融资,保障“一带一路”境外授信需求。持续丰富金融服务体系和金融产品类型,满足多元化资金需求,积极发挥保险保障作用。加强与多边金融机构合作,搭建“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平台。加大对共建国家的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绿色能源等领域支持力度,助推当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积极开展“小而美”惠民生项目,为当地民生和就业作出贡献。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三是持续扩大和深化跨境监管合作。截至2023年9月末,金融监管总局已与87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机构签署了126份监管合作协议,其中55个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此外,金融监管总局积极通过监管磋商等机制加强与相关国家监管当局的沟通合作,为中资银行保险机构海外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继续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做好“一带一路”金融服务相关工作。积极稳妥推进中资银行保险机构优化海外布局,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鼓励中资银行保险机构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稳步提升“一带一路”金融服务质效;在有效支持重点领域和重大境外项目建设的同时,聚焦“小而美”惠民生项目,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东道国人民;同时,进一步深化跨境监管合作,为“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谢谢主持人。我是上海证券报的记者,下面的问题是关于人身保险监管工作的。近期监管部门向人身险公司下发了多份文件,力推“报行合一”,我们关注到在“十一”前后有部分保险公暂时关闭了银保渠道,也有部分公司开启了2024年首季销售工作。请简要介绍一下总局此次着力加强银行代理保险渠道监管的原因以及当前的情况,下一步的监管重点是什么?谢谢。

  感谢媒体朋友们对人身保险监管工作的关心、关注。根据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应当报经监管部门批准或者备案并严格执行,对于未严格执行的可以对公司采取监管措施。近些年,人身保险业同质化竞争严重,保险公司费用管理普遍较为粗放,导致实际费用超出了产品报备时的水平,出现“报行不一”的情况。费用高企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是虚假费用、虚假投保、虚假退保等问题的根源,更是滋生“代理黑产”的土壤,影响了行业高质量发展。因此,强化产品“报行合一”是严格监管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行业算账经营、强化管理的必然需求。同时,开展“报行合一”也有助于治理市场乱象,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行业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推动保险公司降低经营成本、提升负债质量。当前,我们在银保渠道率先严格执行产品“报行合一”工作,强化产品备案管理南宫体育。一是要求保险公司明确产品的费用结构。二是要求保险公司明确产品的总费用上限和给渠道佣金的上限。三是要求保险公司做到“三费合一”,也就是精算假设费用、预算费用和考核费用做到相统一。四是要求保险公司在压实主体责任的同时,特别强调要压实精算师的责任,要求精算师在产品设计、费用测算等方面负起责任。监管部门将一以贯之地抓好“报行合一”工作。

  对于您提到的“十一”前后有部分保险公司为了执行“报行合一”关停了银保渠道的一些事情,我们及时关注到了这一情况。据我了解南宫体育,前期,有一些保险公司在落实银保渠道“报行合一”过程中,为了调整和优化业务系统,短期内没有开展银保新业务,但是这些公司通过提升内控合规管理,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积极与银行机构对接,很快就恢复了业务合作。截止目前,通过保险公司和银行机构的充分沟通、相互协商,绝大多数开展银保业务的银行已与保险公司按照“报行合一”的要求重新签约,有的保险公司银保新业务已达往年同期水平,个别公司的业务量还有提升。整体来看,保险公司的银保业务运行平稳、进展良好。初步估算,银保渠道的佣金费率较之前平均水平下降了约30%左右。关于您提及的在当前有些公司开展了明年的业务营销的问题,监管部门一直持续推动人身保险业务平稳健康发展。近期我们下发了《关于强化管理促进人身险业务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进一步强调落实公司主体责任,切实提升负债质量,防止业务大进大出、激进发展。一是要管预算。要求公司的预算管理要符合实际状况、要有明确约束条件,要平衡好规模与价值,费用与利润等指标。二是管产品。公司的产品设计要公平合理,科学确定各项假设,严格执行报行合一,相关的政策要科学、连贯、一致。三是管销售。要求公司严禁销售误导,以及强制捆绑搭售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防止出现承保空档,引发纠纷滋生风险。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继续坚持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全面推行“报行合一”,抓紧启动个人代理渠道、经纪代理渠道的“报行合一”工作。强化市场行为监管,坚持抓早、抓小、抓典型,持续不断严监管、强问责,整治行业乱象,切实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最后,衷心希望媒体朋友们和社会各界进一步关心支持人身保险监管工作,共同促进人身保险实现高质量发展。谢谢大家!

  我的问题是关于粮食安全的。本周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请问今年以来金融监管总局在引导各银行保险机构特别是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粮食安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感谢记者同志对政策性金融的关心。金融监管总局高度重视金融对粮食市场稳定的支持作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粮食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特别是指导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通过政策性资金,充分发挥粮食收购资金供应的主渠道作用,支持粮食收购资金份额始终保持在银行业的50%以上。今年夏粮收购期间,农业发展银行累计投放粮油收购贷款1301亿元。尤其是今年5月,河南省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烂场雨”现象,部分地区的小麦受损。金融监管总局督导农业发展银行及时响应、迅速行动,把支持粮食收购作为保护农民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出台兜底收购政策,支持河南收储企业敞开收购受损芽麦,守住了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有效发挥了托底作用。今年是一个丰收年。当前,全国秋粮收获已经过半。金融监管总局高度重视粮食收购资金的供应工作,为更好地稳定社会预期,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秋粮收购工作顺利开展,9月份,已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有关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切实做好2023年秋粮收购工作的通知》。农业发展银行为贯彻落实好通知精神,已安排1800亿元信贷资金专项用于支持秋粮收购,比2022年同期增加100亿元,后续还将根据收购情况随时增加金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关注金融机构对粮食领域的信贷投放情况,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金融粮食收购资金供应的主渠道作用,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谢谢!

  谢谢主持人,今年以来,总局在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情况如何?开展了哪些工作?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金融监管总局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底线思维,增强系统观念,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方针,着力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当前我国金融业运行总体平稳,防范化解风险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加强银行不良资产认定与处置。制定实施《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推动银行准确识别与评估信用风险,做实资产风险分类。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有序推进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化解银行信用风险,前三季度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资产1.9万亿元。着力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督促银行按照预期信用损失法,合理预估风险,充足计提拨备,增厚风险缓冲垫。初步统计,2023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1%,同比下降0.0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07.9%,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二是稳妥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坚持分类指导、“一省一策”原则,认真履行监管职责,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制定实施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方案,协同做好风险化解工作。推进农信社管理体制改革,批准筹建山西、河南农商联合银行,加快推动重点地区风险化解,批准辽宁农商行开业。加强保险、信托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推动机构完善治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回归本源主业,构建防控风险长效机制,为实体经济提供专业、多样的金融服务。

  三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会同相关部门优化房地产政策,合理优化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要求,明确将“认房不认贷”纳入“一城一策”工具箱,更好地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同时,稳妥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目前绝大部分贷款已调整到位,有效缓解居民房贷支出压力。指导银行保险机构落实“金融十六条”,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前三季度,银行累计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2.4万亿元。截至三季度末,房地产开发贷款展期余额同比增长183%,商业银行开立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余额同比增长80%。四是健全防范化解风险长效机制。推动金融系统加强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着力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机制,健全风险防控体系。优化监管制度体系,健全资本管理、公司治理、监管评级、风险预警等监管规则。有序推进监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积极运用监管科技与监管大数据,开展风险智能监测分析,增强穿透式监管能力。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前三季度共处罚银行保险机构2978家次,处罚责任人员5512人次,罚没合计63亿元。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强化“五大监管”,稳妥有序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推动完善风险防控长效机制,有力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刚刚结束,能不能介绍下这次活动的特点、举措,以及效果,谢谢。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提问。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刚刚结束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今年的活动时间从9月15日至10月15日,历时一个月。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首次牵头联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共同开展。二是多方参与、统一行动。这次活动主要三个统一:统一时间、统一主题、统一标识,通过统筹行业内外,各类型、各层次金融机构及社会力量,“一盘棋”推动各项工作走深走实,形成金融教育宣传工作新格局。三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多次形成活动高潮。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分步骤、有节奏地在4个时点集中开展教育宣传活动,金融全行业广泛参与,多层次、多渠道、多维度、全方位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内容多彩的教育宣传活动。四是成效明显,社会反响良好。广大金融消费者积极参与,媒体朋友积极报道,营造了“学金融、懂金融、信金融、用金融”的良好社会氛围。活动期间,各金融机构发挥优势,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宣传活动。行业整体来看,突出重点,选择4个时点有节奏地集中发声。9月15日启动仪式上,南宫体育发布反映金融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新视角、新格局、新征程的宣传片,展现金融系统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活动期间,我们大力推动为民办实事工作。9月20日就消费者可知可感、影响力大、涉及面广的一系列为民实事,集中宣传推动惠民便民政策、利企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举措、金融业支持灾后重建举措、关系消费者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等5类惠民措施。主要有突出的几项,一是开展银行“沉睡账户”提醒提示工作,二是开展人身保险“睡眠保单”清理专项工作;三是调整和完善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提取业务办理要求;四是发布关于推动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等方面政策性文件;五是开展“走万企 提信心 优服务”活动;六是增加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投放等。沉睡账户方面,目前按照监管部门部署,各银行机构对“沉睡账户”开始进行摸底排查,针对不同账户特点,有序地对账户持有人进行提醒和通知,帮助消费者了解自身银行账户开立情况,及时查看、使用或注销冗余账户,提升资金利用效率。睡眠保单方面,目前各人身保险公司已开始就近10年产生的“睡眠保单”进行排查,并对相关客户进行提醒,使消费者知悉保单权益,自主进行领取。

  9月26日,组织行业下沉教育宣传重心,指导各金融机构围绕日常生活涉及的服务场景和高频事项,贴近金融消费者普及基础金融知识、提示金融风险,集中开展了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商圈的“五进入”教育宣传。10月10日,统一发布覆盖银行、证券、保险、支付等领域的28个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将金融政策和服务与消费者生活场景有效结合,帮助广大金融消费者切身了解、体会金融知识,认识金融风险。同时,发挥正面案例示范作用和反面案例警示作用,推动行业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质效。通过聚焦4个时点,持续发力,本次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向广大金融消费者普及基础金融知识,助力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增强金融安全意识。二是通过提示金融风险,倡导理性消费、价值投资观念,帮助消费者提高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三是汇聚金融力量,提振金融消费信心,营造安全稳定的金融消费环境。同时,通过切实为消费者办实事、解难题,提升消费者金融服务获得感和满意度。今天到场的各位媒体记者也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据初步统计,启动仪式以来,全网教育宣传月相关信息累计16.48万条。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台等中央各类媒体积极刊播相关报道。各地活动开展情况累计得到中央媒体及财经主流媒体报道4395次,地方媒体报道1.1万次,网络媒体报道2.1万次,媒体浏览量超6.8亿次。在此,谨代表金融监管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对各位记者朋友们的辛苦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赵越先生的回答,感谢各位记者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的新闻报道。下面请记者继续提问。

  最近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请介绍一下目前在华外资银行保险机构经营的整体情况,以及未来金融监管总局在银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方面的计划?

  谢谢记者朋友对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关心。目前,总体来看,在华外资银行保险机构经营状况良好。在外资银行方面,一是机构有序发展。截至2023年9月末,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的202家银行在华设立了机构,包括41家外资法人银行、117家外国及港澳台银行分行和131家代表处。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总数895家,覆盖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2023年1-9月,金融监管总局批准外资银行增(注)资总计19.6亿元等值人民币,批复2家外资银行分行筹建、6家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开业,其中包括全国首家“双牌照”银行香港大新银行深圳分行开业。二是业务经营稳健,风险可控。截至2023年9月末,外资银行资产总额3.79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各项贷款1.91万亿元;负债总额3.29万亿元,其中各项存款1.45万亿元;1-9月实现净利润164.73亿元。2023年9月末,外资银行不良贷款率0.94%,流动性比例72.52%,拨备覆盖率279.77%,均优于全国商业银行平均水平。此外,在外资保险方面,截至2023年9月末,境外保险机构在华共设立了67家外资保险机构和73家代表处,外资保险机构总资产约2.33万亿元。

  总体上看,在华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多年来保持稳健经营、风险可控的特点,充分展现了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积极成效。外资金融机构是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在中国金融业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以外资银行为例,一是积极服务“引进来”企业,在促进中外经贸往来、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外资银行在为母国企业在华投资和经营提供金融服务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是促进在华外商投资,巩固稳定外资在华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力量。例如,在今年9月末,外资银行企业贷款中约半数投向外商控股企业。二是外资银行发挥跨境业务优势,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多家外资银行在母行层面成立中国业务部,积极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金融服务,为中国与其他国家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在中资银行海外网点尚未覆盖的国家和地区,外资银行利用母行的当地资源和优势,为中资企业进入该国市场提供一站式服务,填补了中资银行的服务空白。三是外资银行注重专业化和差异化发展,在贸易融资、财富管理、衍生品交易、代客境外理财等多个领域提供专业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为中国金融市场提供了有益补充。例如,截至2023年9月末,外资银行金融衍生产品业务总规模19.2万亿元,约占全部商业银行市场份额的19%。

  另外,我们也注意到部分外资银行近年来对在华机构和业务进行了一定调整,主要是在过去三年疫情和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外资银行母行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和战略调整做出的商业选择。上述调整具有特定的时空背景,不具备长期性和趋势性特征。同时,我们也看到,有较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在不断加大在华投入。从2020年至2023年9月末,在华外资银行增(注)资总计达187.3亿元。近年来,金融监管总局主动适应国际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变化和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开放的客观需要,不断扩大银行业保险业高水平开放,助力加快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新格局。2018年以来,原银保监会在原有开放基础上,先后出台了34条开放新措施,大幅放宽了外资市场准入标准,进一步优化了外资监管制度安排。开放措施宣布后,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优质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例如,首家外方控股理财公司、外商独资保险控股公司、外商独资人寿保险公司、外商独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相继成立,在华外资机构的类型不断地丰富。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继续推进银行业保险业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是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为银行保险机构提供更加公平、透明和开放的政策环境、营商环境。二是进一步探索对外资机构的差异化监管,支持在华外资机构更加全面、深入参与中国金融市场,引导外资金融机构集聚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三是统筹发展与安全,持续提高外资机构监管有效性,防范跨境风险传导,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谢谢。

  国务院刚出台了《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对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想请问一下金融监管总局在服务小微方面的举措和规划?谢谢。

  谢谢记者的提问。今年以来,小微企业贷款继续保持增量扩面态势,贷款结构不断优化,在支持小微企业恢复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也给大家报一组数据,截至2023年9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9.2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8.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4.8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贷款增量已超过去年全年增量,去年全年增量是4.5万亿元;有贷款余额客户数4260.5万户,较年初增加372.8万户。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8%,较2022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为了更好支持科技创新、外贸等重点领域,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于今年7月启动“走万企 提信心 优服务”活动,指导金融机构走访对接中小微企业 ,包括创新型中小企业、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中小微外贸企业等,主动了解企业的金融需求,按照市场化原则予以支持。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已将289.1万户中小微企业纳入对接范围,金融机构合计对接170.7万户次。活动期间,银行机构已向43.1万户中小微企业新发放3.9万亿元贷款。

  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小微企业发展仍然面临较多困难。下一阶段,金融监管总局将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细化政策举措,着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扎实开展好“走万企 提信心 优服务”活动。指导金融机构按照计划完成走访对接,认真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尽力满足企业合理需求。不断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流程,务求实效。特别是对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等企业,加大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支持力度。同时,我们也鼓励各监管局积极联动当地政府部门,适当扩大活动对接范围,使得金融服务和政策惠及更多中小微企业。二是开展小微企业信贷质效提升系列行动。包括首贷拓展、信用贷提升和“伙伴银行”三项行动。首贷拓展,就是要引导银行机构拓展生产经营正常、没有贷款记录的无贷企业,加强首贷支持,扩大贷款覆盖面。信用贷提升,就是要引导银行研发小额信用贷款产品,降低对抵质押担保的过度依赖,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信用贷款支持。“伙伴银行”,我们是鼓励有能力的银行逐步建立“信贷+”的综合金融服务模式,更好满足小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多样化需求,成为企业成长的伙伴。三是联动相关部门完善外部环境。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推进信用信息共享,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强专精特新、重点产业链等企业信息共享,联合税务总局深化“银税互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与金融机构共享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信用信息,更好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为小微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谢谢!

  谢谢冯燕女士的回答,谢谢提问。普惠金融这方面的工作是我们总局平常接到各位来函希望采访最多的话题,感谢记者的关注和报道。下面最后一个问题,我们请自己的报纸银行保险报提问。

  谢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引导金融机构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助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方面取得哪些成效?谢谢。

  谢谢银行保险报记者的提问。今年前三季度,在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不稳的大环境下,我国外贸规模稳中有增,总体向好,金融服务尤其是出口信用保险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监管总局高度重视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指导金融机构,特别是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优化服务、完善产品,积极履行政策性服务职能,服务高水平开放。一是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主动加强与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对接,承保了土耳其PM6纸厂、乌兹别克斯坦亚青会奥林匹克城、哈萨克斯坦多斯特克50兆瓦风电场等一系列民生项目。前三季度,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共承保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出口和投资1711.5亿美元,支付赔款11.1亿美元。二是持续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2023年1-9月,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承保金额超过5800亿美元,同比增长0.8%,出口渗透率23.1%,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服务中小微企业17.4万家,同比增长17.2%,承保金额1913.8亿美元,同比增长14.3%,支付赔款2.2亿美元,同比增长32.4%。三是加大对重点业务领域的支持。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多个新产品、新承保模式相继落地,有力的支持了重点领域业务发展。如承保了全国首个飞机航材租赁业务项目、首个航空发动机维修服务贸易项目。前三季度,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承保外贸新业态业务140.4亿美元,支持服务贸易出口累计承保金额65.6亿美元,支持整车工程机械、新能源产业链等7条重点产业链出口2709亿美元。后续,我们将继续引导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进一步发挥作用,为我国外贸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更好的助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谢谢大家!

  谢谢韩冰女士的回答,谢谢银行保险报记者的提问。今天的提问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的回应。各位发布人平时与宣传工作打交道很多,对宣传工作支持也很大,他们平时默默在背后付出了很多心血。同时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一直以来的积极参与。总局的工作,离不开媒体的支持。无论是机构改革,还是职责的调整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而营造这样的环境,必须得依靠在座的各位。我们希望各位跑口记者关注基层、关注机构、关注事例,不写没有根据的、来源不明的传闻,少写断章取义、博人眼球的信息,多写传播正能量、提振发展信心的文章。再次感谢各位媒体的积极参与,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

  ,10月18日,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发布中国运输生产指数显示,9月运输...

  早间重磅新闻速览1、美债收益率创多年新高,纳指收跌1.62%!中概股指...

  ,据报道,谷歌(GOOGL.US)工会发言人表示,在网络出版商尤为敏感...

  ,越南电动车企VinFast(VFS.US)首席执行官表示,该公司预计...

  ,10月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1—9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全球最大规模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黑石集团(BX.US)于周四美股盘前公...

  获悉,美国铝业(AA.US)公布了第三季度财务业绩。数据显示,Q3营收...

  ,霸菱发文称,受益于目前的收益率(Yield)水平,加上市场的信贷质量...

  ,9月爆发JPEX事件后,香港科大商学院就虚拟资产进行公众意见调查。结...

  稳健发展 立讯精密(002475.SZ)预计2023年净利润107.67亿元至112.25亿元,增长17.5%至22.5%

  港股收盘(10.20) 恒指收跌0.72% 科网股再度承压 内房股逆势上涨

  证监会发布实施《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强化募集资金监管 进一步完善募集资金信息披露有关要求

搜索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