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体育新闻

南宫体育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十大看点: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2023-11-05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南宫体育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十大看点: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回顾历史,“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作为中国金融领域最高规格的会议,自1997年以来每5年召开一次,距今最近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2017年7月召开。时隔六年,金融领域最高规格会议再次召开,已升格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从“全国”到“中央”一词之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今年3月金融,《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对金融监管框架进行调整,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形成了“两委一行一局一会”,在顶层设计上完善了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自上而下统筹推进和落实金融领域方针政策,强化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金融系统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充分表明,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金融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南宫体育,坚持防范风险,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会议指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当前世界格局下,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可谓时代的呼唤。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GDP跃升世界第二,工业产值、国际贸易量多年保持世界第一;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国际专利授权量全球领先,重大基础研究不断突破。在经济强国和科技强国的背后,我国的金融却“大而不强”,不仅与经济和科技实力不匹配,与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银行体系,第二大保险、股票和债券市场的规模地位也不匹配。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必须要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从美欧等发达国家“金融强国”的特征来看,既包括开放的金融市场、丰富的金融产品、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等要素,也有所谓的国际金融规则制定权,以及通过国际结算体系实施长臂管辖等货币霸权。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实现不同于欧美定义的金融强国,则需要更加突出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以服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需要提供高质量的国际金融产品,数字化的金融基础设施,为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稳定,促进各国实体经济发展,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与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相比,本次会议更加强调货币政策的结构性调节功能,重视总量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双重调节作用,要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从而实现市场主体融资成本的持续下降和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

  今后一段时期,货币政策取向仍将保持稳健基调,继续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在总量上,继续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切实降低融资成本;在结构上,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企业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持续优化信贷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本次会议提出“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意味着将有更多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出台。

  针对如何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一是做好科技金融。中央多次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要实现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与充分转化,就需要更加完善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和金融科技赋能机制。

  二是做好绿色金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所以要加快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不断提升服务绿色产业发展能力,积极发展碳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

  三是做好普惠金融。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之一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至关重要。

  四是做好养老金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普遍现象,但我国人口老龄化规模大、程度深、速度快,带来经济增长和养老负担双重压力。为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发展建设养老金融市场刻不容缓。

  五是做好数字金融。随着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日益深度融合,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蓬勃发展。未来在我国数字经济不断做强做优做大的趋势下,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也要不断深化,从而以数字金融创新来更好服务数字经济发展。

  本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同时“活跃资本市场”。

  首先,“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与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要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一脉相承,强调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我国实现了股票发行的全面注册制,形成了以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新三板精选层)为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分别服务于成熟期大型企业、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硬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等不同发展阶段的实体企业。未来应以进一步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质效为目的,从提升发行审核效率、加强信息披露监管、为重点支持领域开通“绿色通道”等方面继续优化资本市场的枢纽功能。

  其次,“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均为“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和“活跃资本市场”的内在要求。相比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积极有序发展股权融资”,本次会议增加了多元化的要求,VC、PE、IPO、并购重组等融资方式需根据当前不同层次资本市场找准定位,为实体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服务。“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一方面要引入更多优质公司上市,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退市新规,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逐步构建出“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资本市场新生态。“培育一流投资银行”要求投资银行在业务体系、综合服务能力、国际化水平和风险对冲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以提升注册制下企业上市效率和质量。“培育一流投资机构”是活跃资本市场、优化估值水平的重要方式,要在扩大全国社保、基本养老保险、年金等基金投资范围,支持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便利专业机构投资运作等方面提供培育机构投资者的环境。

  第三,“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是发挥资本市场枢纽作用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的要求。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债券产品得到丰富,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设立并扩容,完成企业债注册制改革,并在2023年6月发布债券注册制改革指导意见。后续债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要继续大力推进债券注册制改革,加快全国大市场和监管统一,加速建设柜台市场。

  第一,支持国有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这意味着要充分发挥国有金融机构资源配置能力,保持资本和信贷持续增长,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资金投入,切实满足市场融资需求。

  第二南宫体育,严格把控中小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及监管,鼓励开展特色化经营。在监管方面,须严格控制股东资质审查,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分类监管;在经营方面,要鼓励中小金融机构依托区域发展特色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聚焦重点客群,开展特色化、精细化、差异化经营。

  第三,鼓励保险业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随着中国保险市场规模不断壮大,保险作为经济发展的“减震器”、“稳定器”和社会民生的“安全伞”作用愈加凸显。因此,要鼓励保险机构持续探索优化保险产品和服务,促进长期资本形成,以发挥其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

  第四,健全法人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应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着力构建“党委领导、董事会战略决策、高管层执行落实、监事会依法监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法人治理结构。

  金融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2018年以来,我国主动、有序推动新一轮金融业开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4月,习主席在博鳌宣布,在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方面要加大开放力度,政策落实“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金融管理部门积极响应,出台了多项开放措施,中国金融业开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外资金融机构方面,截至2022年末,外资银行在华共设立41家外资法人银行、116家外国银行分行和135家代表处,境外保险机构在华共设立68家外资保险机构和79家代表处。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工作也取得里程碑式发展,“债券通”全面上线运行,“沪伦通”正式开通,内地与香港的“互换通”落地实施。A股先后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等三大国际指数,中国政府债券也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BBGA)等三大国际指数。与此同时,中资金融机构也在主动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重大开放机遇,以沿线国家为依托,积极扩大海外布局,我国金融业开放机制已由“单向引入”走向“双向开放”。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这不仅与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相呼应,也为下一阶段金融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方面要求加快推动监管规则与国际接轨,建立公平、透明、规范的市场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另一方面,在推动金融开放的同时,也要切实维护好金融安全与稳定,提升风险防控和化解能力,确保金融管理能力与开放水平相匹配。

  本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再次以强化金融监管作为主要议题之一,延续2017年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的“强监管”政策基调,旨在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具体而言,会议聚焦如下几个方面,提出金融监管改革方向:第一,深化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推动监管模式由“分业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型。随着监管职责调整划分,各监管机构边界进一步厘清,我国“分业监管”模式向“功能监管”模式转型。“功能监管”模式有助于弥补金融混业经营下“分业监管”可能存在的监管空白和盲区,确保金融监管全覆盖和减少监管板块重叠,有效防范监管套利和提高监管效率。第二,再提“行为监管”,相关监管机制有望加速落地。当前机构行为主要依靠自律管理,在市场大幅波动背景下,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次会议延续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表述,再次强调“行为监管”,旨在加强投资者的适当性管理、保护投资者权益,预计相关监管机制有望加速落地。第三,纵向实现央地协同监管,落实属地责任。当前,我国地方监管职责较为模糊,央地权责划分尚不清晰。本次会议进一步强调中央统筹和属地责任,发挥地方党委两委的作用,纵向实现党领导下的央地协同监管格局,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

  一是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再度上扬,结构性和区域性风险凸显,目前一揽子化债工作正在积极推进。此次会议进一步提出了两项具体措施,旨在配合财政化债,消除隐性债务形成的土壤,充分发挥地方债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要“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这可包括丰富化险的工具和手段,强化风险监测、评估和防控机制,推动重点地区风险处置等。另一方面,要“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即将绩效管理融入到项目资金“借、用、管、还”全过程,促进资金安全、规范、高效实用。

  二是化解房地产风险。此轮房地产下行周期从2021年7月份开始,房地产投资与销售均表现低迷,对产业链上下游带来较大冲击,部分房企现金流风险逐步显现,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甚至已波及金融体系,引发坏账风险。针对此,一方面,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后续房企的中短期债务重组或将是缓解企业偿债燃眉之急、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的一个关键突破口,也有助于完成“保交楼”任务。另一方面,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地产调控需“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未来部分城市需求端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土地供应也有望进一步增加,从而带动市场预期改善。

  三是加强外汇市场管理。随着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增大,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但受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近两年全球汇市大幅震荡,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也相应有所加大。在此背景下,本次会议再提“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意味着未来监管部门会继续加强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南宫体育,综合施策、校正背离、稳定预期,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同时坚决对单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四是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近年来,银保监会依法依规接管包商银行,稳妥处置锦州银行、恒丰银行,推动中小银行合并重组,有效遏制了风险的传染与扩散,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不过在中小金融机构经营压力有所加大的情况下,未来分类推进中小金融机构监管、针对风险暴露的机构“定点拆弹”仍将是重点工作之一。

  会议指出要“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慎扎实”符合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当前阶段,内外部不确定因素较多,中美货币政策持续分化,导致我国跨境资本流动波动加大,人民币汇率面临短期性、阶段性贬值压力。在此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更加强调统筹安全和发展,既要持续巩固加强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果,又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体现出我国对于统筹国内外大局的整体考虑。人民币国际化不会一蹴而就,“稳”字要求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要与我国经济贸易实力、金融管理能力、跨境使用需求等相适应;“慎”字要求针对跨境资金流动可能出现的顺周期波动风险,持续完善本外币一体化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监管相互配合,秉持底线思维,坚决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扎实”要求加强人民币国际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聚焦贸易投资便利化,夯实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交易结算等基础性制度安排,满足和培育人民币真实需求。

搜索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